从野骑到场地训练【转自马疯窝】


本文纯属酒后贴,有时候喝少点,所讲述内容就科学点!万一不小心喝高了,写出来的东西酒气稍浓,让人看的晕晕乎乎的。所以趁着刚开喝先说明白了。

 常说文人相轻。其实见的多了,你会发现这是人的本性,跟文人没多大关系。玩户外时我就常见徒步的看不起骑单车的,骑单车的看不惯开车的。骑马的人给人感觉都特豪放吧?大坛子喝酒大块头吃肉的,所以骑马的应该少有相轻之事吧?错了,野骑的看不起学院派的,学院派的看不起野骑派的!这种事情的吵吵闹闹也不懂发生过多少次了。啥是学院派的?有稳定的训练系统、进阶程序,注重与马交流,所骑之马有接受过较好的训练,大部分时间在场地训练骑术。。。我一练马场马术的朋友,学骑一年,基本功、技术水平是我们野骑十来年的人都望尘莫及的。

俺就曾经是疯狂的野骑一族的,也有说的艺术一点的说是西部骑法。那一身行头是必须的!西部鞍、牛仔帽、西部靴、大恰不死、巴扣、牛仔方巾。。。当年条件不那么好,牛仔裤加军鞍也是凑合的。总之不拘泥于装备的话,野骑就是场地不限、马匹状况不限、骑法不限、技术高低不限——你不摔下来就行!相对于场地的传统、古典骑法,很有草根味道。也因为门槛较抵,是许多新人的对骑马建立兴趣的首选。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任何事物,存在就有其原因和合理性!我不喜欢上海女人看到除上海以外的中国都是乡下,也不喜欢北京女人的那种皇城根大妞作派!当然北京少爷的嘴皮子功夫远胜于实际行为能力也给我们印象深刻。可是对此我们常常是微微一笑,报以无限包容。如果我们不能让所有人都有着跟自己一样的阅历,如果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么就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吧。骑马也是这样,不同骑法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历史根源,我们更愿意去探讨它的来由,它的优缺点,它的适用性,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骑术发展情况去选择。

 其实从野骑到场地训练我不认为是一种必然的进阶。场地训练可以是为了更好更安全的野骑。场地训练也不等同于马场马术——试看北京那么多马场,真正能教马场马术的马场好像也不多。虽然野骑是野外骑乘,可大部分野骑者去马场不还是野骑作派、野骑骑法吗?马场马匹的受训程度、马场教练的水平(教学水平和骑马水平永远是两回事)、野骑者去马场练基本功的心态、马场的经营方向。。。这些显然才是野骑和场地训练的矛盾之所在。大家都觉得自己的骑法是对的,不往深了去探讨,不往细了去考究,更愿意在论坛里吵吵闹闹,去肤浅地表现自己,让人觉得这个坛子里的人都是未成年——害的我们已成年的倍感汗颜。

 言归正传,开始聊骑马(这酒一喝多吧,码起字来是有点啰嗦)!这骑术浩瀚如海,咱这肤浅之人还真不知从何聊起!那先说说骑马——从最简单的聊起。因为我们想把骑马这点小事情吧,聊深了,聊细了,如果你觉得骑马的事情太简单了,那往下看显然是很浪费时间的。

大家都笑了,这坛子里的人,骑的好赖不论,谁不会骑马啊?往马上一坐,都会骑了!相信多多少少有上过初级课程的或者第一次骑马都有老人告诉你怎么上马,到了马背上怎么上下三点一下、前后三点一下之类的。所以这里我很想引入一个概念叫做坐马,用它来相对于骑马说事。有过教练告诉你骑马要坐在鞍子的最深处吧?有过野骑高手为了说明自己的骑术好,有说了往他坐的鞍子上放一张报纸,全程都不容易拔出来吧?假设都对,那往深了再说说啊?是不是还会说随着马的浪,往前收腹、送跨?是不是西部鞍的大蹬再往前稍微蹬一下下呢?再有呢?是不是还会使劲拉点僵?有以上现象,恭喜你,你是坐马高手!鞍子坐到最深处是对的,但最深跟最浅差不到五公分吧?靠收腹送跨对小型马适用,但是如果马的体型再大呢?如果马的力量更大呢?如果马的步伐和浪再大再硬呢?是不是开始坐的有点飘了?这时你也许开始认为必须学骑马了!

 好的骑术其实是符合人体工学的,也符合物理学的。如果马场的教练没跟你谈过这些内容,咱不妨趁着酒劲聊聊。如果你是坐马的话,坐骨与鞍子是硬接触的,那么马通过鞍子给与人的冲击力永远是导致你与鞍子的分离(这是初中物理),具体表现就是。当然有几种可能会减少这种可能性,一是小马的力度抗不过你的体重(这也是为什么胖的人有时候更能坐的住的原因);二是你通过一定的骑乘时间让自己的收腹能缓冲掉冲击力——高兴吧,你也算一高手了!在人体工学上你的形体表现就是:I(的这么一个过程(马向右跑),周而复始!是不是有人因此曾批评过你骑坐不够深?——你也深深的困惑着,再深老子得把鞍子坐塌了不成?教练自己能骑,可他就是没法告诉你不够深的感觉是怎么来的,反正就是飘,反正就是不够深,反正再说多了我也不知道咋说了,哈哈哈。好吧,喝完这杯,咱继续学骑马

骑坐不够深的感觉,其实来自于马的冲击力是让你与鞍子分离还是让你与鞍子结合的更紧密!这也是骑马坐马最大的区别所在,同时也告诉我们,好的骑坐并不是屁股下的那张报纸永远抽不出来,而是只在马的冲击力越大、浪越大的情况下,越能让你与鞍子紧密结合的正确的、古典的骑坐方法!天哪,马场的教练如果这样子给你上物理课,不好好教你骑马,你早跑了。。。

那这样的骑坐方法究竟是怎样的呢?通过怎样的基本功练习能很快变成这种骑法呢?

中间插个队也说说我对的看法。记得有个长篇连载的学习马术的帖子里提到过跨下三点这个问题。是用后两点,也就是坐骨那两个点。用这两个点坐在马背上,加上西部鞍的舒适的鞍型,腰部放松随马起伏,有的时候还把脚往前伸点身子往后仰一点,都能的很结实。

是用三个点,也就是需要耻骨那个点也要压在鞍子上。以前没觉得这个中间点有啥具体作用,但在练习绕桶之后,为了加快速度减少缰对马的影响,就开始学习骑坐控马,慢慢发现耻骨这个点的重要,催马也好,停马也好,转弯也好,这个点如果不用上,动作就是做不顺畅。现在正在努力练习中。。。。

《从野骑到场地训练》(二)

经常码字写情书,因为荷尔蒙加酒精的作用,会让自己的文字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这点我表示深深的认同!可写骑马这么复杂的一件事情,还是技术这么枯燥无味的课题,该是何等痛苦的一件事!(难道不能网上搜搜,拷贝一些,非得自己写?)写点马背情缘的事多好?!好吧,多喝两杯,认命了继续聊骑马。

   说了半天的坐马,那到底什么是骑马呢?

   要弄清楚骑马,先让我们搞清楚什么是的动作。首先让我们忘掉自己还有小腿这物件,把胯放松,俩大腿叉开成圆规状,然后把这圆规跨在马背上——“也!作为男人,首先保护好自己的关键物件,然后尽量打开跨,尽量往下、往深了下去;作为女人,在这件事情上的优势是很明显的,也是很受用的,实际上最优秀的骑师女的的确比男的多!但我还是建议女人练这个基本功时,尽量在马背上练习,切勿随意用可怜的男人做训练器械!你骑上了以后,会发现这个动作有三个主要特点:一、腰腹不往前挺直、身体不挺拔起来是骑不住的;二、骑时你是根本无法坐到鞍子上的,也不必坐到鞍子上;三、膝盖附近的大腿内侧是你的支撑点。

   还是得通过物理课把这个动作分析的更透彻一些!骑术有些共性的东西是会得到所有人认同的,比如在马背上的运动重心,当然是越抵越好,这是大家都不会反对的。坐马时,你的运动重心是从坐骨到头部的高度中心点,大概在心窝这个部位吧,你骑马时,你的运动重心是膝盖到头部的高度中心点,应该降到腰附近了吧。这是按固定部位到头部的高度来算运动重心,随着以后我们一步步共同提高,开始降到小腿内侧、脚后跟——不错,离地球越来越近了!

   上完物理课,接着再来上上瑜伽课,帮我们把骑的动作做的更完美一些。瑜伽有个向后下腰的动作吧?两腿站着,两手掌向后得着地!有点难,这个动作美女来做。帅哥做点简单的,趴地板上都会吧?好,腰着地不动,手抱头,头和小腿向上向后抬高!都会啊?那给我坚持半小时,我先喝两杯!才坚持两分钟?难怪你连女朋友都没有!算了,直接上马背练瑜伽吧。上马坐好,挺腰抬头看看蓝色的天空,两手按马屁股上,两小腿尽量挺直向后去碰马后腿!舒坦了吧?小心别让马受惊了蹦出去!

   其实每次上马练习前,最好先做做上面的拉伸动作,再做做的动作,时把小腿向后上方弯起,尽量让自己在马上静止一会,放松心情,放松身体,对你对马都有无限好处的。一个人如果在马背上是烦躁的,马也跟着烦躁,人与马根本无法交流,那接下来两者除了抗,基本对谁都没有得到训练和放松的好处!

   骑术有两个基本功是硬性的,是任何骑士都逃不掉的,也是可以离开马背能进行训练的,其一就是两大腿夹住的力量,其二就是马背上的平衡。那么通过的练习,是最能够训练这两项的。基本功就如同打中锋的姚明练习负重深蹲和练习羽毛球的人在训练步伐,是相当有用的。所有的教练和骑术教程都教你要放松吧?放松就是不需要大腿的力量?那是人家在已经有了力量前提下的放松,你真以为放松就是不需要有力度做基础的啊?松跨跨的在马背上,最终的结果当然是以脸着地给马刹车。马背上真正的运动是韵律,是松完紧,紧完松!是必须紧的节拍有力度,该放松的节拍很自然!有点熟悉是不?正确,你在床上练练,你懂的!

   在马背上训练这两基本功的最常用的练习动作是什么呢?一是无蹬起坐(叫无蹬打浪更准确?),二是前倾骑(有点象站着骑,只不过希望你不断的减少踩蹬的力度)。因为我写到现在还在写什么是,还没打算让马和人动起来,所以放到后面论述。所谓一招鲜、吃遍天坐马能让你骑了这么多年,请相信我,你如果把这个动作练好,大腿有了足够力量,身体有了足够放松,单靠,你已经能应付所有的马而不会轻易落马了!

   到现在聊了这么多,你已经至少掌握了什么是坐马,什么是骑马——我倍感欣慰,当浮一大白!可细心的你也发现了,我竟然一直没说到脚蹬、小腿,上半身姿势——这可是任何入门课程、任何教练都要先教的呀!是的,不是我喝高了,是因为我写的是从野骑到场地训练,是因为我认为你有了一定的野骑基础和野骑所练出来的毛病,而只有让你忘掉蹬的存在、忘掉你小腿的存在,才能够让你在最短时间内把自己的骑术调整过来!——千万别以为你能够脱蹬疯跑就表示你会了!

   这就是如何把通过良好的用力次序、准确的身体用力部位,结合成完美的、具有马场马术范儿的骑坐。他绝不是简单的把身体板直了那么简单,也不是靠屁股下面三块什么骨头搞什么三点平衡的骑法(三块骨头的前后左右距离才多少厘米?能保持好你上半身一米多高百来斤重的强烈运动平衡?——初中物理)。当你有了准确的骑坐,你的身体是会在自然的、协调的情况下有了那个范,而不用刻意去摆,而且还能不知不觉中纠正你原本的不良仪态!

那么,如何把结合起来呢?

《从野骑到场地训练》(三)

     有了大家的鼓励,让我都不好意思不往下写了!估计要是鼓励越来越热烈,这篇文字不码成长篇是收不住了!你说都码了几千字了,才说了俩姿势,还没开骑呢,这何时才是个尽头啊。。。。。。摆好酒杯,继续!

     篇(一)说了坐马骑法最大的缺点有两个:一是马的冲击力总是让你与鞍子背离而不是与鞍子贴的更紧密;二是靠收腹送跨在人体工学上对人的仪态发展不好,总是让你变成前弓型体态;三是腰的收缩幅度有限,对付体型和力度大的马无法吸收掉冲击力而导致你马背上失去韵律和平衡,最终造成落马。

     篇(二)我们引入法,单靠已经能解决了上面的所有问题,可是新问题也出现了,一是我们不可能持久的保持骑的力度而不衰减(当然长期做这种的基本功训练的人是要比不坚持训练的人要保持的久的,也是必须长期训练的!),这样就不可能长久的骑乘!二是与人的运动规律背道而驰,运动讲究的是韵律和节奏。比如你放松一下大腿再夹住肯定比你一直夹住要力度大很多!而一松一紧的节奏和韵律更能让人持久的运动和达到锻炼目的。如果大腿持续用力而导致麻木,在危险时刻需要你本能地用力的时候,你的力度往往是发挥不出来的(有多少人落马是因为肌肉的疲劳反应造成的?)。当然最关键的一点是,随着骑术的提高,我们只在需要用力的时候用力,在不需要用力的时候,我们是需要靠膝盖以下的放松和灵活性去跟马做很多的辅助和交流的!当然那已经是更高级的课程了,目前只需要先记住:力量的基本功很重要,但更好的骑坐却是不用力放松的那个阶段,小腿的灵活性!

     所以我们必须把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这才是我们最终想要的——马背上的骑坐

     要想说好骑坐这件事情,我觉得很有必要引入第二个概念——“骑坐的用力次序。是不是有点玄?教练教好你在马上的姿势,是不是开骑了?是不是没讲过类似身体用力部位和用力次序的这一类问题?可是不正确的骑坐却往往是发生在身体的用力部位和用力次序问题上!这类问题教练已经形成本能反应,自己能骑出来,可他却不能准确向你描述!而你观察两个在马上的骑手,觉得骑的都差不多,却无法观察到他的用力部位、用力次序。只能从表观感觉出这个骑手骑坐飘、不够深,而另外一个骑手骑坐深、有力度、稳定!那么轮到自己了,该如何去做呢?

     让我们先来玩一个床上SM的游戏吧!你两大腿叉开,跪在床上,如果你上半身挺直,腰胯放松,这时候别人踹你的屁股,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两个效果是明显的:一、你跪着的膝盖往床上陷的更深了(如果你家是水床效果更明显);二、因为你腰胯的放松,你不会往前变成狗爬式,而是你身体自然的上挺、后弓,同时身体上挺的越厉害,力的反作用让你的膝盖陷的更深!是的,如果你依然忘掉你小腿的存在,你在床上完成了一个正确骑坐的基本动作!由此可见,经常在床上玩SM对骑马的帮助多大呀!

       SM游戏玩过瘾了以后,让我们回到马背上来吧。很多人有疑问,为什么别人学骑马都是慢步、快步、跑步,按着马的步伐来学习,而我只谈骑坐,对马的步伐视同无物!那么我请你仔细地观察大师们盛装舞步时的骑坐,不管马是任何步伐,他们就一种骑坐在马背上!是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任何人首先应该是做好自己,而不是总是考虑外界对我们的影响!你自己足够强大,外界对你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小!而只有弱小的人,才会整天埋怨上帝的不公,埋怨别人对自己的影响!骑马也是这样,你有足够好的骑坐,那么不惯什么步态,马对你来说只是两种状态:冲击力、放松、冲击力、放松。。。。。。周而复始!而每一个冲击力,就是让你从变成了,就是让你的大腿更深地插入马鞍,就是温柔地推着你的脊柱形成后弓,就是让你更加笔挺!就是让你不知不觉中,自然地形成马场马术的范而不是强加于你的!于是你会不由自主地抬头挺胸,目视远方。。。。。。远方分明是蓝天白云,分明是自由奔放!而每一次放松,就是让你从回到,分明是让你安静、安静,静静地用你的僵、你的小腿、你的重心,与马交流。。。。。。随着人与马的这个配合越来越和谐、放松、默契、有节奏感,你分明是在马背上练着瑜伽,也许是韵律操,也许是马背上的天鹅舞。。。。。。

    不由得想起有位马友写过的《骑马与性爱》,写的是野骑时的快感,如果他有感受到前面所述的这种快感,他也许会发现,他文中所述的快感那分明是在野合,来去匆匆!而这种快感却是灵与肉的结合,是经久不衰的,是可持续发展的!

    通过前面的描述我们也回答了开头所述的骑坐时的用力次序:屁股受到冲击力、腰胯放松身体自然被冲击力推成后弓、大腿借力形成深插、膝盖的适当放松把少部分冲击力自然传递至脚后跟(身体要是失衡膝盖适当用力调节)。。。描述起来是多么容易啊,但一切只有通过大量正确的练习,你才能自然地做到!

    知道了什么是好的骑坐,那么在日常骑马当中,如何简单有效地改变我们野骑时所养成的一些坏毛病?如何通过简单有效的动作调整和训练早日达成以上所说的良好骑坐的效果呢?

《从野骑到场地训练》(四)

     因为是南方人,眼力劲儿这四个字我肯定念不好,听起来总是怪怪的!不过让我欣慰的是每次喝高了以后,舌头不听使唤了,就能念的好一些!但我也能想象,北京人念起来那可是老好听了!在任何领域,你呆的久了,学习的多了,经历的多了,那么,在这一行你就会有了眼力劲儿。打球的一看那架势就知道打的好不好,玩古玩的拿起来瞄一眼就知道真假,这都是眼力劲儿,当然眼力劲儿的见长也必须随着自己的水平、阅历才会越来越毒。那么马骑的好不好,怎么看,也是有眼力劲儿的。其实,眼力劲儿就是通过一些细节来看问题。

     相信很多人看别人骑马都会或者曾经看这几点,比如PP离不离鞍、比如脚后跟下沉没、比如向前弓着腰或者身体挺直。。。都经历过吧?我也曾经看这些东西!曾经也觉得压浪的人肯定比打浪的人要水平高点,也曾经觉得能脱蹬的人比没脱蹬的要强,其实现在才发现是错的(续集中也许会讲到这些)。如今看别人骑的好不好,我只剩下看一点了,那就是马够不够放松和马注意力集中不,其他根本不用看!马放松说明人也放松,说明人的骑坐稳定,马注意力集中说明人与马的交流联系很好,而且持续。

    也许我看问题的点对于怎样练习来说有点玄,那么如何从初学角度看骑坐呢?这个其实非常简单,也许教练从未对你说过——其实你只要看骑手的脚蹬靠前或者靠后就行了!初学者由于马的冲击力脚蹬必然偏靠前,野骑惯了的骑手也必然养成脚蹬前蹬的毛病——最大的问题是骑手本人还没法感觉到,还以为自己坐的很直,还觉得这样骑挺好!而我想说的是,就因为脚蹬的靠前还是靠后,恰恰是你整个骑坐的正确与否的最大的、最根本的原因所在!

    有野骑经验的人都有过脚蹬前蹬、使劲拉刹车的经历吧?能不能把马拉住不在这讨论,我只想说,越使劲拉,PP是不是离鞍子越高?不管你身子是不是拼命后倾(蹬往前蹬,想不后倾都困难)。这就是问题之一,因为谁都不会反对,好的骑坐必须是越坐越深的,如果你拉刹车是让自己的大腿越插越深,靠膝盖承受水平冲击力,你的小腿必然是垂直或者靠后的,这是物理上的一种必然。其实也反向说明教练教你的上下三点一线(肩膀、坐骨、脚后跟)的骑姿,脚蹬是永远不可能承受任何水平冲击力的,而有承受水平冲击力的脚蹬是绝对不可能上下一线的——这显然也是初中物理。而如果有心的你在马背上做一下真正的上下三点一线的实验,你会发现其实脚蹬还有点偏靠后。

    那么如何在马静止时做这个上下三点一线的试验呢?把蹬调长点,把篇(三)所说的SM动作搬到马背上来,上半身挺直,PP离鞍,僵不能有任何作用力,靠膝盖和俩脚后跟保持平衡,然后慢慢地放松膝盖,能若即若离地保持平衡即可——这个就是我们以后很多练习时的前倾骑姿势。很好,这时的你就是真正的上下三点一线!因为我向来认为,人的体型不同,比如女人,有的屁股太翘,有的胸部又太凸,所以真正的上下三点一线其实必须让地心引力而不能让男人来鉴定!哪个教练说的都不算,你说呢?接下来,慢慢地往鞍子上坐下,注意不要破坏好不容易地球帮你校对好的上下一线,为了保持好这个感觉,尽量不在鞍子上坐实了(这就是传说中的虚坐,续集有专门讨论的)!这就是最标准的三点一线了!这时如果马场有一面镜子,你会发现,其实你的脚蹬是有点偏靠后的。但就象我所说的因人而异,你的前突后翘会有些微影响的!

    确定自己是否三点一线一个更简单的方法,好的教练是必须懂得教给你这些的,那就是你挺胸抬头后,用眼睛余光向下往膝盖看,绝对不能看到自己的脚尖露出来!看到脚尖说明脚靠前了。当然这个方法胸前太沉重的美女慎用,会有严重偏差的!静止的时候要做到以上两种方法的一种都是比较容易的,可一旦马动了起来,你要保持好这个三点一线就需要通过大量练习了!而一旦马动了起来,有了一个水平冲击力以后,因为水平冲击力必然带动中间一点向前,所以你的蹬看起来会显得更加靠后了,当然这个蹬的靠后和上半身的靠后是由于水平力自然造成的,你的身体会显得特别自然协调。

    以上的理论课和实验课其实都是为了说明脚蹬前蹬是个不良习惯!这也是从篇(一)至今我为什么一直强调让你忘掉小腿的根本原因!因为我一直知道,这个习惯是你不能形成良好骑坐的最根本的罪魁祸首!你不能让大腿形成第一受力次序点、你不能让冲击力帮你完成前挺的美好姿势,都是因为这么一点点细节——“脚蹬前蹬,小腿不够靠后所造成的。我也深深知道让你改变掉这个小毛病有多难,可是这点不改,所有的一切进阶将会无从谈起!

所以我们的课后作业其实非常简单:一、骑马时尽量把小腿往后缩,别让蹬踩实了,也别让蹬掉了!(你会发现这会比你脱蹬骑更难);二、做前面测量三点一线时的前倾骑,从静止,到慢步,到快步,到跑步,三点一线不变,并且尽量放松小腿,直到小腿完全解放!

    是的,我说的是解放小腿!解放小腿就是你站在蹬上而往蹬上踩的力很小,是虚踩,而你的小腿可以做好多动作!解放小腿是你骑术进阶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快了,你就快从野骑的毛病中解脱出来了。。。。。。

    那么如何解放小腿呢?为什么要解放小腿呢?

《从野骑到场地训练》(五)

 去高原上的草原一趟,没有电脑,没有都市的喧嚣与内心的烦躁,当然也没有继续写这篇文字了。只有蓝天白云,只有无边无际的草原,白色的帐篷和黑色的牦牛。红军过草地的沼泽也干了,变成了草原。黄河在这里发源,河曲马在这里悠闲地生活。我也奇怪河曲马为什么不跑?后来上了马背自己跑了一下,上气不接下气,方才明白,这是高原上的草原哪,物竞天择,人与动物都是缓慢地生活着的。从北京去的坝上草原,除了草还有小山包和一些高高的树。这高原上的草原除了长草,连灌木都是没有的,更别说树了!户外专业用词——“草甸地貌

 走的地方多了,遇到的马种类多了,有时候就会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骑马呢?因为童年的梦想?因为英雄情结?因为牛仔情结?慢慢的这些都淡去时,骑马也就变成了生活中的一种锻炼习惯了,外加前面几个情结的淡淡延续。有时候也想,简单骑马就好,能撒绷子能看看蓝天白云也就罢了,为啥要把骑马骑的那么复杂那么精细做啥?骑复杂了是不是就忘了远处的风景了?可是总有那么些难度更高的马让我们去挑战,总有那么些因为自己做的不好不能与马达成共识的痛苦萦绕!除了远方的风景,马背上原来也有无数的风景让我们去探索和体会,一样有喜怒哀乐有成功失败!骑术也有风景啊,只是你可曾感受?

 骑术有许多东西是感觉,把感觉变成语言和文字也许挺难的。许多教练骑的好,却往往不能正确表达和量化,或者表达方式与学骑者的水平不匹配所以难以理解。我是不是应该把这些感觉形象化、量化呢?这是多么困难啊,说的不好,误导了别人,罪莫大焉。

 比如前篇说的前倾骑,人全部站在蹬上了,可是又必须尽量虚踩,又必须让小腿灵活,那么人的重量跑哪里去了?难不成练成了马上飘的轻功了?这很象我们不会骑单车之前的感觉,只有两个轮子,这车能站的住?可自行车确实不倒,我们也确实需要练成马上飘

 从篇(四)我们开始让小腿回到我们身上,并且要求通过练习克服小腿偏前蹬的毛病。从再往前的叙述中我们还提到必须让上中下三点的底下这一点尽量降低,用以降低整体重心。所以本篇的重点就是从膝盖到脚尖的配合,通过这个配合来完成下面这一点的柔软、弹性和稳定,同时还必须让小腿具有力度和灵活性。

 小腿为什么要有灵活性?这里不得不推出一个概念叫做与马的联系。我们通过什么与马沟通和联系呢?辅助!这谁都懂。辅助就是由骑手做出的、马能懂得的语言。辅助包括哪些呢?声音、缰绳、鞭子、小腿(包含了脚后跟的马刺),这些你懂的,当然还有骑坐的主被动、重心等,其中用的最多和持续不间断的辅助就是缰绳小腿这两个辅助,而通过缰绳小腿辅助连续不间断地和马保持着联系就是我们所说的与马的联系”——与马的联系是必须贯穿你整个在马背上的过程的。马经常不专心、急闪急停,导致你落马,以前总觉得是骑术原因,其实最大原因是你和马失去联系才是最最重要的。

 看你的缰绳有没有与马保持联系,外人看你的缰绳直不直,自己感觉自己的手指头柔软不柔软。小腿呢?时刻贴着马肚子感觉马的各种异动、情绪,碰到动力不足的马,每个节奏都必须给辅助给马持续不间断的动力。为什么野骑总是不需要注意小腿的持续辅助呢?原因有四:一、马的绷子是跟风跑,是天性,根本不是受你控制跑起来的;二;你因为自身小腿能力不足的原因只能更多的使用了更重的辅助——鞭子;三、马只读书读到幼儿园,未能理解小腿的持续辅助,只懂得两腿一夹,大一声开跑;四、马本身动力过剩。而为什么我们除了野骑还要场地训练?因为我们要让动力不足的马动起来,要让动力过剩的马慢下来。总而言之,我们必须与马建立沟通联系,让马受骑手控制——骑马多么需要安全哪。

 如果我们接触到那些训练有素的马,小腿的辅助一停,马立刻动力减少,开始减却——这其实是好现象,是马的一种素质,说明马专注在骑手身上。而骑手小腿辅助一给,马的动力来了——这便有了沟通联系。骑手没有足够的小腿辅助,便经常出现马骑不走的现象。所以小腿辅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小腿的能力训练我们主要概括为两项,小腿灵活性和力量训练。灵活性训练我们在打浪、压浪、前倾骑、前骑坐中分别阐述。

 打浪时骑手站起和坐下两个动作,第一阶段练习时能够坐下时脚后跟给马一个辅助就够了,站起时给不了就算了;第二阶段的练习必须做到坐下时给一个辅助,站起时给一个,呵呵,有点难度吧?要点是小腿绝对的放松,是必须做到是因为马的节奏、弹性带动你的小腿顺势完成辅助,必须自然、协调。

 压浪时必须做到每个浪都给马一个辅助,还必须做到蹬的轻踏和稳定,脚掌别随便套进去蹬里。感觉比打浪时站起也给个辅助的阶段要轻松许多!

 前倾骑和前骑坐因为都是站在蹬上,屁股是持续离鞍的,而且全身重量都站在蹬上,所以对练习小腿灵活性和小腿力量更有好处和更具挑战性!这两个动作是一组练习时的组合,前骑坐(赛马姿势)累了,站直换前倾骑,休息好了,弯腰翘PP,继续练前骑坐。练习的第一阶段是感受节奏和膝盖的作用,膝盖必须练习到能分摊身体的重量,小腿在不做辅助时必须能贴住马保护身体重心,同时既保持脚尖的弹性又不至于蹬松了;练习的第二阶段是感受节奏,让马的弹性自然地带动小腿给出辅助,给辅助时注意蹬别松了也别套进去了。前倾骑对练习平衡、力量、小腿灵活性都很好,必须每次都坚持练习十五分钟。

至于小腿的力度,随着练习数量增加,力度也跟着增加,毫无捷径可言。以上的一切,虽然进展缓慢,可一切的改变却是美妙无穷,你不在其中,如何知道其中的风景无边?

当你的小腿能力通过训练加强了以后,你会发现马竟然变乖了,变听话了!世间的事情就是这么奇怪!难道人与人之间的诸多矛盾也是因为缺乏沟通产生的吗?难道沟通能力的增强对人对马都很重要吗?

既然那么重要,那么让我们在篇(六)继续来学习与马的联系吧。

《从野骑到场地训练》(六)

   股票!熊市是庄家的乐园,是庄家收集票票的好季节,俺自己编了那么多程序,总算狠狠的抓了几只庄股,就等着拉升跟着挣点酒钱骑马钱了。今天阳光灿烂,真适合继续聊聊骑马呀。

   骑马的人是孤独的!因为这本来就是少数人的运动,是无人喝彩的运动。曾经一窝蜂的野骑确实带来许多新鲜刺激的快乐,可正如人生中许许多多来的容易的快乐,他总也去的迅速。当年野骑的朋友如今还剩下几个?许多人远离了马背,偶尔还有在马场默默的训练的总是让我们暗暗感动!难道他们也发现了这孤独的艰难的练习带来的快乐才是永久?

   在许多陌生的城市生活的第一件事情总是寻找马场,然后孤独地重复着远离城市去骑马和无奈地次次回归城市。在这样的旅途中,终于碰到了一个搭档,六十岁的老头。健康、敏捷,每次搭公车去骑马。老头坚持练习了十几年了,一堆的英文版本骑马的书籍。我超烂的英文水平还依赖于他对那些骑马书籍的翻译。于是,老头开始搭我的车一起去马场练习,一起讨论各种流派的马术理论。老头对中国的教练不看马术书籍是很有意见的,因为老头有在国外学骑的经历,他认为好的教练当然是有好的骑术和好的理论基础。因为我的关系,本来老头在马场只能骑半血马,后来我们一起骑纯血,现在主要练习温血。有一匹冷血马,我骑过两次,因为老头喜欢,现在都让给他骑,我只能骑温血训练了。

   因为马的节奏和力度突然变了,于是老头的某项基本功出问题了!就是篇(五)所说的,老头在练习小腿辅助的时候,经常脚会插到蹬里去或者蹬松脱了,另外快步没办法做到每个节奏都给出辅助。于是我开始建议老头做前篇关于前倾骑的小腿灵活性练习,另外我还向他推出了虚坐的理论。而这些,都是为了把前篇与马的联系做得更好。

   想想篇(一)中的坐马吧,如果骑手的重量都放在鞍子上,那么膝盖、小腿、脚尖的重力必然为零,那么你靠什么去保持蹬的稳定呢?蹬松了是必然的。这是个很浅显的道理!而为了膝盖、小腿、脚尖这三点自身的稳定,我们必须把重量分配一部分过来。完全给过来了就是,典型骑法形式就是前倾骑;完全不给就是坐马,是马跟人完全松弛的一种状态,不适合于骑行。那么我们在骑行中最多的状态当然就是虚坐的状态了!PP的坐保持部分重量用来使我们的重心更稳定,而传递了部分重量给了膝盖以下用来保持下盘的稳定,同时由于的力度的减少,马的各种冲击力对我们骑坐稳定性的破坏也成系数关系地大幅度减少。而至于多少、多少的分配,则因马而异、因人而异,因你的练习和骑行目的而异了。总之,的成分多点,对马的影响就会少点,如赛马;而的成分多点,对人的稳定性和控制性好些。

   当中我们分配出来的重量,我们又如何合理地分配到脚、小腿和膝盖这三个部位上呢?教练有告诉过你这三部分的用力情况吗?估计你除了靠摸索和不断练习,教练是没办法教给你的!而哪怕你的分配是否合理也很难从外人角度看出来,就象你的鞋和你的女人一样,谁用谁知道,是不?我只能告诉你一个合理的尺度,就是一二七理论,就是脚蹬一分力,膝盖两分力,小腿七分力,具体的掌握尺度当然靠骑手自己的练习掌握。

   小腿的灵活性练习是为了能在准确的节奏点、持续不断地给马辅助,从而与马保持不间断的联系。而因为马的敏感性不同,辅助的力度还不同。有的马,小腿轻轻一挤,你要的动力就来了!有的马,你狠命敲,它就是没反应。而持续不间断地狠命敲,很累人的哦!一节课下来,能把我累的动都不想动了,呵呵。所以小腿的力度只能靠持之以恒的练习来保持了。这种情况下也有的流派是建议用马刺的,我个人认为,正规场合使用马刺让马有反应可以,可是如果是从练习和训练小腿力量出发,当然不用为好,防止骑手偷懒对不?

   我们以上所讲的练习都是为了保持与马的联系,保持联系就是保持沟通的可能性,有了沟通我们才能感受到马的情绪,而除了配合马,还能去改变马。马为什么要改变?我们所有人都说马是三岁小孩,让马发生改变就好像我们让自己的孩子必须去上学去学习一个道理!同在马场练习的有一个女孩子,她有一匹半血马。她的马很幸福,她每周两次给马洗澡、溜马,骑马时总是在一个节奏、一个步态骑行,马对她也很服从,她跟马的联系很少,马也闭着眼睛也知道自己该怎么走——很休闲的一副画面哪,我们在城里也想永远过着这样的生活。可是这样好吗?由于她对马很少提出要求,练习时所做的变换很少,最终一年看着她骑下来,马和人的进步都很有限。

   当然我就疯狂的多了!比如我前不久练习中就试着同时骑着两匹马跑步!哇塞,很高难度吧?想知道怎么骑的?看了贴回帖率达到30%我就在下篇公布骑法,保证你练习一下很容易就学会了。

  与马联系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用缰,往后我们继续聊。。。

《从野骑到场地训练》(七)

 最近为生活所迫,努力挣钱去了。在加上去了某个海岛生存了一下,竟然忘了这里还有一篇没写完的酒后文字,哈哈。前天一马友从北京过来,喝酒聊马,不亦乐乎!人家美女可也是04年绿野马队风头浪尖的人物啊,虽然偶尔也野骑,大部分时间也是在练马场马术的。一听说美女竟然爱看俺写的马背文字,兴奋激动不已啊,斩钉截铁的,这文字咱还是得码下去的——你看,男人的劣根性显露无疑不是?

也很想把马背上这点鸟事早点写完得了,所以写了写了,狠不得赶紧写完小腿写完的了事,可是越写越觉得没说清楚的事情太多,越不敢往深了的环节写下去,总觉得会对不起别人。再加上经常酒后写东西吧,啰嗦、大脑混乱,文字都不知道如何组织了,只能求大家凑合着看了,反正都是骑马的人,都是粗糙惯了的主不是?

还是延续前面的思路吧,沿着与马的联系往下写吧。记得以前在北京马场练习的时候,经常听到水平高的教练说要用骑坐控马,觉得好高深哪,想让马减速还不让拉缰,拉不住得用骑坐压!结果是什么呢?在北京混了那么些年,还是没搞清楚怎么用骑坐控马!痛苦不?痛苦的根源是没有人详细地讲骑坐控马的原理和具体动作、做法。如果我想让马友痛苦,具体做法就是写到这然后故意不往下说了(想想这个坏,都觉得好玩哪,当再浮一大白)。

骑手的骑坐是与马联系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的!这个联系是与马交流的语言之一,如果做的好,确实可以达到前面说的用骑坐控制马的效果的。按我们前面的说法,骑坐是分的。完美骑坐就是两者最合理最有机最柔软的结合!两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这完全取决于骑手的喜好和骑马的目的。很明显对马的影响最小,对于马建立自己的运动平衡最有利,也就最容易让马放松下来!具体的实例就是赛马——从中蹬到短蹬骑,都是为了不断减少对马运动的影响,当然也为了奖金!弊端是什么呢?就是你野骑时如果采用这种骑法,能跑的最快在美女面前最拉风!同样马踩到老鼠洞或者一个急停,你也摔的最远甚至能来几个前空翻的奥运加分动作。我个人认为蒙古的单腿侧鞍骑法也是的一种,对马的影响也很小,但对马的侧向偏心受力确实也是一种考验,不是什么马都能这样骑的。鉴于对马放松最有利,我至今见到很多比较专业的骑手在场地训练时都是做打浪动作而不做压浪,为了让马尽快放松进入工作状态是很有关系的,而且能保护好马的脊椎发育。

相对于对马的影响小,当然对马的影响就会大、重。所以就有了深骑坐重骑坐的说法,其实说的都是。对马的影响大也许马跑的不那么快(你骑马就是为了跑快吗?),但在某些需要对马更多语言交流的场合,比如各种马术表演、盛装舞步,那当然好处多多。以及对于在野外狂奔,老鼠洞特多的情况下,对于骑手的安全也是比较有保障的,对不?这么美好的季节,坝上的景色如此之美,同骑的帅哥美女如此之多,除了拉风,安全也很重要是不?

说了这么多,也许聪明的你已经知道我要说什么了。在与马的联系中的用骑坐控制马是什么呢?就是在与马联系的过程中,用减少对马的影响和用增加对马的影响,从而达到控制马的目的!它的具体做法可以举个具体的骑法的例子:

如果你是打浪,千万别小看你迟0.01秒的下坐,这个时间能让马的后肢赶上前肢,达到我们经常想要的让马后肢工作的效果;也千万别小看你迟0.01秒的上起,这个时间正是你的骑坐对马的控制的最佳时期!还不明白?你的主动、起的快点、上身重心快速的前移,本身就是给马动力的一个语言!相反,则是让马减却!快步和跑步时的打浪都是这个道理(如果你只学过快步的打浪(起坐),而未学过跑步的打浪,顶贴时说一声,下篇我说说如何打浪跑步)。

如果你是压浪,也是这个道理。当然首先是正确的压浪——因为压浪并不代表着坐马,它也是一个从虚坐坐实的不断循环的过程,是一个揉鞍的柔软的过程,而不是坐鞍没被马弹起的过程。那么压浪的过程就会有你主动前揉和只是被动带起的两种区别(很多国外的描述说被动带起就像坐秋千)。这就是主动压浪被动压浪了!你主动了0.01秒和被动地多坐0.01秒的秋千,就是给马动力和减却的信号了!

真爽啊!把几年前人家藏私不教咱的东西公诸于众,一口恶气出的啊!当再浮一大白!虽然聊的都是野路子和自己琢磨的方法,哈哈。

分享 :